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故事万乘
中国共产党迄今为止已经满100岁了,按“年龄”看,相比当今世界很多政党团体,中国共产党还很年轻,但若论近9500万的成员规模以及任何一个政党在本国受爱戴的程度,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党”。事实上,如果没有相较于世界上其他绝大数政党更加严苛的入党资格和预备期的考验,中国共产党的人员规模恐怕早就过亿了。再者,共产主义思想自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个伟大的西方的思想家、哲学家提出以来,如果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出版为时间节点,在一百八十多年里,其实很多国家都建立过共产党,但时至今日,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里,虽然还有130多个共产党,而仅存的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并取得了最大成功者,则屈指可数,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因为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沉淀、传统文化及现实的复杂的情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能屹立在世界之林,从根本上是中华民族的特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本性高度复合并融入而使然!
因此,看中国共产党,要先从本质上入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贯穿中国人的思想和骨子里的基因,始终是“家国天下”。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中国社会主义的逐渐复兴,虽然本质上不同、主观意识出发点不同、服务的对象和主体不同,但在表现形式上,家国情怀的表述和结果总是八九不离十,古人说“天下为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固然是为了巩固封建君主的地位、稳定封建主阶级的统治,然而,客观上给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意识里深深地刻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潜意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等共产主义思想的导师们,理论上建立了共产主义体系,但从《共产党宣言》诞生至今,其思想的实践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只有中国目前是最成功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共产主义思想虽然与中国封建社会提出的家国天下有着属性上的根本区别,但在目的和目标上追求“大同社会”还是有相似之处的,当然,即便是“大同社会”,封建主义思想与共产主义理论理解还是有根本区别的。当以李大钊、陈独秀及毛泽东等为首的第一代共产党人研究学习了共产主义思想,发现这个思想能带来天下为公的目标时,他们自然就很容易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并最终通过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这个结合最重要的自然是思想的结合,也可以说是思想本质上的转变的结合,这从他们之前对中国前途的出路在思想上的迷茫就可以看出!——使得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大众的拥戴下成为执政党,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事实上,我相信,即使没有马列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以天下百姓利益为上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还是会在中华大地上自行酝酿出类似共产主义的思想,并产生类似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我臆测,之所以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首先产生,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封建社会时期太长,压制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另一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多重压力和现实,已经使思想家、哲学家们没有空间和时间思考共产主义思想。因此,我们党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正是这炮声震破了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混沌思想,使得他们的共产主义思想越来越上扬升华,残存的旧有的封建思想、资本主义思想以及其他外来的在当时比较积极的思想(比如无政府主义),从他们的脑中被清除出去!
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华民族的优良民族特性与马列主义非常完美地结合起来,并付诸实践取得成功,还将使之做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下来。我想,华夏文明五千年不仅从未断代,而在这期间又不断融合、包容新的思想和文化,那么,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再往后传承的中华民族文化里就有了共产主义思想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再五千年后,我们的子孙可能正享受着这一理论实践后的幸福生活是怎样的呢?
其次,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共产主义思想实践的开始,共产主义的目标虽然是“解放全人类”,但这个目标毕竟只是一个长远的愿望,是一个愿景,在开始的实践直到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社会主义国家要解决的是大多数人的解放,因此苏联共产党取名意为“大多数”的布尔什维克,应该说是现实的考量,因为没有一个团体、一个政党、一个单位在所有事上可以让所有人满意,只要能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使得大多数人拥护自己,就能保持这个政党的生存和稳定性。
因此,看中国共产党,还要历史地、发展地看,看她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了多少大多数的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都是以牺牲个体保全整个组织、牺牲小部分的生命和利益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而这种牺牲,往往当事人并知道后果到底会是如何的景象,但就是凭着信仰和愿望,使得一个从建党只有十几人,通过28年艰苦卓绝地战斗,死亡2400万人(只有约200万人留下姓名),成为执政党,直至100年后拥有9500万成员。这其中可歌可泣的真实的壮烈故事数不胜数,信手拈来的一个故事都足以令人震撼、使人涕零。我常常想,这些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天下为公”而死,先天下之乐而死,死得其所,其伟大亦可谓“天下第一”!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的党和她执政的各级政府,无论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历次的重大决策和改革中,都是以绝大多数人的权利和利益为基础为前提的。在这个基础上,这些决策和改革措施如果是让绝大多数人受益,则这个决策就是正确的;反之,这个决策就可能是失败的。比如,一些崇尚“民国风”的人说,民国有很多大师,现在没有大师了。我权且不跟你论这个看法的对与错,但就那个时代几个大师与绝大部分文盲来说,新中国杜绝文盲,哪个价值更大?这就是一个解决大多数的问题。再比如,我们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土地改革,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中,无论强汉盛唐,还是再圣明的明君,土地最终还是掌握在少数封建主的手里,而广大千千万万的农民百姓不过还是这片土地上的劳作工具。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是使土地先公有制,在此前提下,使耕者在劳作后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的结果,必定使以前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地主阶层受到根本上的冲击,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土豪劣绅,还是开明绅士,都会遭受利益上的损失,但无论怎样,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使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民得到了益处。
进而,看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个角度应以大的叙事方式看,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我们都知道,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近代的革命是气势恢宏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因为它涉及的人类受众之广、对世界上一个巨大的历史从未断续的古老国家的社会变革之深刻、对整个人类的社会意识形态认识之改变,都是非同一般的历史存在!倘若以任何一个独立事件,或者以一部分个体命运的改变,来定性或者否认一个大的历史事件,显然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平的。
同样的道理,对于中国共产党,即使是仇视共产主义的资本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甚至当代社会里一些没有建设只有吐槽的所谓公知大V们,当他们用一件具体的事务否定中国共产党时,他们只是为了反而反,他们其实是知道的,世上任何人类活动都不可能是十分完美的,尤其是在大而复杂的事务上,总会有顾及不到的地方,所以他们会把中国共产党没有做好的地方无限放大,同时,用这个局部的不好去跟他们主张的“主义”发展好的地方比。比如,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但他们在崇尚他们的自由时,却又不允许别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他们的价值观变成了“普世”的唯一观念,我信仰资本主义,你为什么可以信仰共产主义呢?就在这“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时,不幸的是,很多中国人把这种自相矛盾的观念奉为圭臬。其实,这些主义现在确实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站着上风,但这个事实也确实印证了共产主义者马克思《资本论》的原理的正确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领先,所以他们的话语权和宣传工作站在制高点上,显得盛气凌人。在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逐渐靠近民族复兴时,甚至抛开人类最基本的公理,开始口不择言,如疯狗一样乱咬人了!
即便是所谓的“三权分立”、“民主自由”的“楷模”美国,也是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改造才有了现在的“完美”结果,在现有结果出现之前,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人、反华、麦卡锡主义、种族歧视等等等等,哪个不是它的污点?我们今天看到的结果,不能因历史已经过去,就认为资本主义就是最好的,是适合本国的。也许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更加完善直至接近完美我们这辈子看不到了,但不能否认现在的阶段性胜利成果证明了这个政党的先进性。
当然,当我说看中国共产党要从大的历史的方面看时,并不否定从局部的、小的具体历史事实来分析中国共产党的还尚未完善的地方,而共产党人也不会避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为很多情况下,造成不好结果的独立的事实虽然不会改变中国共产党的全面的光辉形象,但也确实与这个政党在建设发展中的探索失败和失误有关,也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这个星球上的其他所有事务一样遵循着从产生、不完善到逐渐完善、到追求更好这样的自然规律,因为中国共产党并不是超然于这个世界的产物。至少,我作为一个70后之一,在我们经历的四五十年里,绝大多数人应该能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生活感受虽有不满和愤懑,但总体上是不断在提升的,时代变化的感受是深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在一个时期里,我们评价中国共产党,她就是在不断纠错、不断完善,尤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进行的党建工作,只会使这个党更加成熟,并形成有效机制,表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最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本质贴合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质。中华民族自古至今,即使在“精致的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代,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多么富有,如果没有兼济天下的思想和行为,这个人是无法获得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和深深爱戴的。当曾经的亚洲首富“李超人”在撂下一句“我只是一个商人”而奔赴英伦小岛时,尽管他在中国大陆做过很多善事、有益的事,而且他所作所为是他的权利,但仍然只会被中国人评价为“一个只为利益的商人”,人们虽不应因此而诟病其人其事,但绝不会在他百年后为他盖上国旗,更不会把他镌刻在祖国发展的丰碑上。这样一个“反面”事例,恰恰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利益为己任的特质,使得中国人民更认同这个政党、拥护这个政党,更使得有广大家国情怀的中国人愿意加入这个政党,从而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深厚而绵绵不绝的人力资源。
第二,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她从群众中来,她的根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在14亿人的培植下,这个根系越扎越深、越扎越广,同时随着不断融合、完善,这个政党也将如中华民族的文化一样,千年不断、生生不息!
刘润东
2021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