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万乘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故事万乘
方方的选择
发表日期:2020.04.23
我是以最大的善意来揣测方方女士的选择。
——题记
公元2020年年初武汉因新冠病毒传染爆发而封城76天,武汉作家方方女士连着66天在微博上以实时报道的形式向外界公开她听到的很多消息,这些消息中描述的疫情的惨烈景象,因应了武汉人民和武汉以外的人们对疫情爆发初始时的感受——看到的局部实际情况,以及层出不穷的网络消息、图片和视频等。在人们的怀疑、焦虑、愤慨和怒骂中,做为知名作家和公众人物的方方写出的微博,加之文字的功底,因而特别受人关注,彼时,该微博内容虽有争议,但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有人甚至赞颂方方为“武汉良心”,而微博内容被人们尊为“方方日记”。
这些日记在每天更新时,随着关注度的提高就已经不断火起来了,现在,该日记在美国、德国出版,终于像火山爆发一样,引燃了日记观点对立双方的剧烈反应!
至此,方方女士及其支持者见到反对者,言必称“极左、五毛、爱国贼”(以下该称呼特指一类人,不做确定立场的特定称呼),反对者看方方女士及其支持者永远是“公知狗、美分、汉奸”(以下该称呼特指一类人,不做确定立场的特定称呼)。支持者说极左是文革余孽,喜欢给别人贴大字报、搞批斗。而现在的大多数公知都是经历了或了解过文革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没有这个年龄还真的很难成公知),知道各种上纲上线的恶劣后果,但公知们可曾想过,给方方日记反对者必贴标签的做法,何尝不是一种大字报?
这不,这几天对立双方中很多人开始不断就此蹭热度了:
先是极左这边,被徐晓东打得屁滚尿流的“太极大师”雷雷要邀请武林同道,讨伐方方女士,要跟一个六十几岁的老太太比武。接着,又有号称“一个农人”的无名氏在武汉贴A4纸声讨方方女士,虽然,大字报的“大”跟A4纸的尺寸无关,不过这确实给公知们抓住了把柄!
不知道极左们会不会骂这样的行为,因为又有猪一样的队友来神助阵了,哈哈......
公知们这边,也没好哪去,只是好像手法更高明一些,不屑于用个别极左们的下三滥手段。有个笔名“黑白先生”的写手,平时看他的有些文字还是不错的,但这次不知昏了头还是怎么地,把方方日记跟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并列,以示方方日记的意义和象征。唉,真不知道他的常识在哪里?且不说大的时代背景,仅从写作水平、思想深度以及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用上看,就什么都敢放在一起比较?然而,还有支持者给这位黑白先生的这段文字加持,曰:“不是鲁迅伟大,而是那个言论自由的民国时代伟大”。呜呼哀哉,权且那时有你们要的言论自由,但那个时代成千上亿的文盲百姓在水深火热中的命运竟不抵你们的言论自由?民国时代怎么就伟大了?
所以,为了蹭热度,为了写作赚钱,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反正就不要脸了,没有综合分析,没有原则,管你怎么讲理,我就要我的感觉。也因此,各种不要脸的手段都在使用,公知们因为文字水平高,诡辩技术高,因此常常把人懵得一个楞一个楞的,左派们有时说不过,于是又是一轮谩骂。
其实,除了公知中一部分确实是美帝雇佣的汉奸文人在其中煽风点火外,大多数对立双方都是无所不能的键盘侠,反正当你用一种极端手段维护你的主张时,我就会用另一种极端对你!
按理说,年届65岁的方方女士是著名作家,加之,方方女士曾做过湖北作协主席,应该不会像网络主播一样想在网络里面为了“火”而炒作自己。方方日记在微博上传播时,骂她的人似乎要少得多,但随着在国外的出版,方方女士是否想过为何反对的人多了?支持者可以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反对者可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而且连不关心文学作品的普劳大众都知道她了,不过应该是骂她的人多些!确实,很多语言很粗鄙,有些就是国骂,或恶毒的诅咒。公知们便反击说“义和团来了”!这篇日记引起了对立双方思想上如此撕裂,以致“道理越变越明”的常理,在两边的思想都处于相反的极端时,却越辩越拧巴了。不知道这是否是方方女士想看到的?
方方女士做为一位知名作家,出过很多文学作品,稿费、版权费肯定不少。她又做过省一级的作协主席,按行政级别至少是副厅级吧,工资肯定也够用。所以,这样看,经济上,方方女士应该是十分宽裕的。当然,财富的积累没有人会完全满足,成功人士有时追求的是一种过程后的成功获得感,因此,方方女士这次在美国、德国(以后还有其他语言)出版的“封城日记”,估计有很多费用可以收。如果说,为了真相不收钱也不是没有可能,文人的倔强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质有时会为了明志而爆发出来。只是,收不收钱,可能只有方方女士自己知道。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就想问一个问题,在武汉疫情开始好转,欧美疫情还没爆发时节(据说是3月初授权出版),方方女士到欧美出版她的日记目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让方方的支持者来说呢?估计应该,一是出版自己的文学作品是作家的自由,二是可以赚版权费,此行为无可厚非;三是方方认为自己要承担一个有人性的作家、一个有良心的武汉人的责任,有必要告诉全世界武汉在封城时的真相,揭露地方政府的失职、隐瞒和无能,甚至因管理混乱、医疗资源不足以致草菅人命等等。
还有什么可能的目的,我实在猜不出来,但第三点目的,从网络上支持者的观点看,是可以确定的。而且还有个题外话,他们很期待这篇日记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然,我相信,方方女士对于奖项这件事,原本是不会有什么心思的,因为不要说一个作家,就是我这样稍微爱写作的一般人都知道,凭方方日记的内容、文笔、文章架构,一个写作文好点的中学生都能写出来,我没有贬低方方女士写作水平的意思(专业上也没有这个资格),只是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方方日记做为一个随笔记录在微博里随时播报,做为“吐槽”,形式上还是不错的,但做为文学作品就称不上了,即便是一篇纪实体的文章,也应该是全方位的、亲自调查且有思考的,这或许才能成为上乘文章。否则,六十多篇随笔,而且还是从朋友那里听来的事情,就被赞为“武汉良心”、一个纯粹的“批评者”,严格意义上讲,这些称呼确实是言过其实,很是谬赞。当然,方方的日记在翻译成外文时,也可能进行了修订和加工,变得更有深度,更有思考性,也未可知,不过,能读懂英文和德文的,以及后面的其他语言文字,在国内少之又少,那这本书是给谁读呢?所以,但凡这样的作品能够获奖,没有政治操作,就是扯淡!不过,看到诺贝尔和平奖可以随便颁给常年发动战争的美国的总统,在政治操作下,什么奖都可以颁发,也不出奇。
不过,我能想到并说出来的东西,方方女士肯定也想到了。
她不会想不到,她的日记大多都是“听朋友说”,这不可能不引起信息来源及真实性的争议。
她不会想不到,她的日记在国内的微博上发表时,就已经引起争论了(那时似乎支持者多过反对者)。那么,在国外发表所引起的轰动肯定会更加剧烈,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谴责和谩骂。
她不会想不到,她的日记在欧美出版,因为揭露的是中国疫情的“阴暗面”,客观上一定会被反华人士利用,而且一定会被上升到整个国家政治体制层面。反华势力巴不得用万箭穿心诛灭中国,她的这样一篇文字会不会成为万箭之一呢?
最后,她有没有想过?她同意将原来所谓的《方方日记》在国外出版时命名为《武汉日记》,这个书名意味着什么?既然不是你个人的称谓,用的是“武汉”两个字,那么,武汉人民怎么看?他们答应吗?
事情很简单,出版不出版,这是个选择的问题。
方方女士选择了把自己具有“私人权利”(方方的铁粉周泽雄所谓)的日记公之于世界。既然,她有权利出版她的日记,反对者当然就有质疑和反对的权利。
然而,反对者一出声,方方及其支持者就先扣一顶“极左”的帽子,然后说一篇叙事的日记而已,非要读出“政治敏感”的味道,如若再有联想,就是龌磋的阴谋论者。即便客观上这篇日记确实引起了政治角力,支持者又会说“发表一篇日记,天又不会塌下来,一个国家也不会因此而倒下,要有自信”云云,对于这样的比喻,我觉得一个人不能为了自己的观点非要装出十分幼稚、天真的样子,天当然不会因人而塌,国当然不会因一件小事情而倒,但你吃饭时,给你一坨屎,当然不会熏死你,可是,你会喜欢吗?而政治上的事,有时不是写作者自己感觉有没有的问题,往往是政治会贴上你的文字,周泽雄在他的《敬请不快——周泽雄论《方方日记》海外版》中说,“一些人的阴谋景深太单调,都不会简简单单地读一本书了。书就是让人读的,无论他要抖露何种高明观点,都必须耐下心来,静候书的出版,如果他打算用未卜先知的“政治敏感”替阻止日记出版一事张力,那么,他就不幸地沦为政治敏感的一部分了”。天哪,我不知道这个方方的铁粉何许人也,但应该是有阅历的知识分子,难道他不知道“一百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吗?非要用你的读书体会“普世”其他读者吗?而65岁的方方女士在国内也经历了很多个大时代,经历和看到了国内外很多政治的、经济的各种风波,况且在现如今的国际环境下,稍微有点国际关系常识的人都知道,我们每个人恐怕都无法置身于政治之外,尤其是在这样的大疫情中,而且随着西方国家的疫情越来越严重,受到的损失越大,他们埋怨、攻击中国的氛围和手段会更激烈。因此,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样一篇跟疫情有关的日记会不会有政治敏感度,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这特么还需阴谋啊!
事情到了今天,方方女士的日记一定会被政治利用,这是客观不争的事实:国际上主流媒体,其实还是以欧美国家为主,CNN、福克斯、美国之音、ABC等等,哪个不是这个地球上的最强音?推特、油管之类,都比我们的微博、微信要应用广泛地多,英语仍然是这个星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有人说,我们在国内看到听到的赞美和颂歌太多。事实上,在国际媒体中,正相反,黑中国、甩锅中国已经在欧美及其他国家盛行,而且不仅仅是民间如此,是以世界第一优先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大统领为首的政客及其官方渠道啊!但,公知们对此只字不提,然而,对于我们国内的民间过激言论(挂个横幅都会被抓,欧美国家会这样吗?),则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好像中国人都变得没有人性、没有同情心了似的。
还有人说,这是言论自由!比如,看看人家美国,记者敢跟总统互怼,人家就是言论自由。想想也是,美国民众既然能选出一个以无赖和说瞎话不打草稿的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者做总统,当然又可以毫无忌讳的嘲讽他,有没觉得这种民主自由就是一种很天然的因果报应吗?只是,与欧美人完全不同种族、不同文化和思想意识的华夏人不喜欢这样,在中国,不可能选出说话像无赖一样大嘴巴的领导人,也因此不会有正式场合下跟领导互怼的记者,官体虽然有时显得僵化,但更是一种秩序、信任和尊重,这是由我们的思想意识和传统文化决定的!所以,我们不可能丢掉自己的五千年文化,去效仿别人,更不可能让别人来普世我们的价值观!
况且,再看看方方女士在美国和德国出版的日记封面中的处心积虑的诱导性文字和图片,就知道这就是我们将在抗疫中和疫情后要碰到的那一坨!说实话,我们在国内可能只是觉得恶心和闹心,中国政府免不了要费很多口舌回击,实际上,反华分子的攻击能直接伤我们本人一根汗毛吗?但那些在国外的中国人、华裔甚至亚裔可就真的惨了(几十万留学生的家庭的心就悬着了),往往可能因为几个类似“武汉××”这样的词,不光被恶心,可能被当场侮辱、谩骂,甚至丢掉性命!这些事每天都在发生,方方们看不到吗?再有,没有政治敏感度,别人一反对,你怎么直接用“极左、五毛”这些政治名词给别人贴标签呢?我们知道,类似于周某人这样的是靠玩这些文字吃饭的,掀起大众骂战正是他们所期望的,要不然,他们就没什么可写的了,怎么弄钱啊?如果哪天把这些键盘侠屏幕后的身份揭开看,他们会不会是杨恒均之流?
据说方方女士的日记在3月初授权国外出版社的时间节点,也被方方日记支持者解释为日记没有“恶意”的意思,唉,这就越描越黑了。你品,你细品:武汉疫情都开始好转了,但方方女士不写“日记”了。难道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作家不是应该告诉外界更全面点的真相吗?还有支持者说,一个花甲之年的作家疫情期间不可能出去做调查,而作家的职责就是用文字记录,只需写出事情真相就行,不需要为社会和他人的质疑负责和解释,不需要为政府的失误而承担责任。但是,不要说,方方女士是体制内的作家,即便是最自由的自媒体,也要为自己的文字负责呀!因为你不是八卦“小狗仔”,不是写光怪陆离的《山海经》。而方方的日记或许可以为将来记录这一特定历史事实做遗缺补漏,但绝不可能成为正史!做为一个片段出版,尤其是给不明真相的外国人看,被别人看做怎样的嫌疑都不为过!再者,方方日记里所述的“事实”,在当时那样的“惨烈”境况里,谁的主观情绪不是带有激动而夸张的成分?当每个人都从自己的一个很小的视界在看真实的事情发生时,只会关注一个点,对于前因和后果,十之八九是不知道的。譬如,按官方说法,经调整,中国新冠肺炎死亡了4632人,但一个人在100个人死去的场景里的感受,可能是上万人死去的感觉,所以才会有人怀疑数字的准确性。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我不会跟谁去辩论这个数据的真假,而是,你要告诉别人真相、描述一个事实,不能完全凭一些人的情绪和主观感受,应该多调查多考证。没有调查研究,还有存疑,写作者的底线应该是慎重地发表你盖棺定论似的文字。
另外一个让人奇怪的是,告诉方方女士日记内容的朋友们似乎都看到的是疫情中的惨状,没有人看到值得赞颂和正面的事迹吗?没有事情令到他们感动的吗?如果看到了,他们跟方方女士说了吗?没人跟方方女士说这些,各种媒体里、专访里都有播送“正能量”的内容,我们在武汉以外都看到了,方方女士没看电视、没看报纸?我能不能怀疑,在方方女士眼里武汉疫情中的惨状及造成惨状的或真或假的原因是可信的,至于赞颂的事一概置之不理!
我提出以上问题,是不想从政治倾向上来论证方方的选择是错的,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只能尽量以理性,而不是用所谓的证据链来串联成阴谋事件,否则,有人又要跳出来说,“黑美”都是阴谋论者的杰作。
至此,方方女士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版她的日记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其选择都是错的。
譬如,所谓的“极左们”,用一系列时间线索和事实,加之逻辑关系,质疑本次新冠病毒是美国政府操作的一次故意毒害中国人的行为。唉,中美之间没有宣战,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敌战国,你想哪个美国官员敢干这样一个系统复杂的事,以后要是被揭露出来,岂不是反人类罪啊?所以,这就被对手抓了个“没常识”的把柄,但你觉得发布这个阴谋的人真的不知道这个常识吗?不是,他不过是选择了这种方式攻击“敌方”,因为一些“极左”们也要靠这个吃饭赚钱。
同样的,一些所谓的“公知、美分”们,凡中国不好的地方,他们也会着重强调,相同的事发生在欧美,则从不见他们出一声。你对美国表现出敌意,他会列举历史上“俄罗斯侵占中国最多土地、日本人杀中国人最多”等等,而美国人是帮中国最多的国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美国资金和企业用在中国也最多等等。以此表明,我们不该黑美国,政府不该跟美国对着干。唉,我们说要历史的看问题,但也要发展的看问题呀。就眼前看,中国崛起的最大障碍是谁?谁在西太平洋搞封锁啊?现阶段的俄罗斯跟日本敢跟中国单挑吗?日本跟越南都曾被美国“强奸蹂躏”过,但人家现在一个是盟国、一个反华同盟。大家都知道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普通道理,然而为了反而反时,他们哪管道理和常识!
当你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时,譬如只看阴暗面,并无限放大后,你的思想就已经走入极端,即便见到常规道理时,因为与你的观点相左,你的选择依然会固执、偏颇。
方方女士虽说不是生于武汉,但从大学开始就成长于武汉,可以说特质里可能已经充满了武汉女性的倔强与剽悍(如网络上武汉大嫂的‘汉骂’,伶牙俐齿、直抒胸臆),这份倔强和剽悍也正是方方女士代表作《万箭穿心》里女主人公李宝莉的写照。但是,李宝莉这个人物的性格却实实在在地就是方方“生产的”:凡事以自我为主,顾家爱家人却把家人掌握控在手心里,爱面子却不给别人留情面,在固执、泼辣很多年后,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其实题目已经揭示李宝莉的最后结局和心境。如今,方方女士可能是为了证明她自己就是李宝莉:“对,你们“极左”越是反对,我越要这么干!因为日记里说的是真话,是事实,我只是想将武汉在封城时的惨烈事实告诉大家,我为了武汉人民好,有什么错,怕什么?”所以,不知道方方女士现在是什么心情?是日记胜利出版或许还有丰厚稿费的喜悦,还是应付群情激愤之后的万箭穿心呢?
方方女士有句深得老百姓喜欢的文字,也是她认为该为小人物发声的责任心:“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同样每个个体对于世界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尘埃,但对自己来说就是全世界”,不过,这句很人性的话,如果在一个重大事件的背景中,“盲人摸象”似的,用于以个人视角评价整个局面时,是会被方方的支持者们敬仰的言论自由灯塔国的大统领用毫无人性的五个字就摧毁的:“这就是生活”。
是的,时代的车轮在前进时免不了要误伤路边野草,我们站在个人位置,在被时代误伤后,绝大多数只能自己舔着伤口默默地继续生存或慢慢死去,那种十足的无力感是每个小人物的宿命。一些有良知的文人会用文字呐喊,只是这呐喊到底是为谁,这呐喊最终受益者是谁?!
在别人假装正经时假装不正经的周星驰导演的无厘头喜剧片《功夫》里有句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家国天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士人的信仰和心志,真正的“为国为民的大侠”,普通百姓是能看到和感受到的,不需他们自我标榜,因此,他们必将被深入人心、载入史册!而你有能力后,不顾别人的感受精致地自由主义、利己主义,普通百姓不仅不会铭记你,也可能会唾弃你。
中国人的老祖宗留下的“中庸之道”的思想文化真的伟大,我把它理解为:为人处世,不能只是和稀泥、当老好人,不能太“厚黑”,这个思想在教导我们,我们的世界观一定要中正,以此为基点,上下左右都要看,这样的视界才是全面的,遵照综合并思考后的结论,你的最终选择才不会或左或右的走极端!
方方女士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