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Information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深圳位列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综合竞争力第三位

发表日期:2009.07.21

深圳作为国内第三大金融中心城市,地位并不牢固,还需要在诸多方面努力。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深圳)又称"中国脑库",英文缩写CDI.首期"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由CDI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中心编制,日前正式对外发布。在24个样本城市中,深圳位列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三位。

中国金融中心分三级

首期CDICFCI样本城市24个,选择的原则是我国内地2007年G D P在14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这些城市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并在行政地位上有着一定的优势,有利于金融资源的集聚。

首期CDICFCI综合竞争力排名结果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大连、宁波、南京、天津、沈阳、西安、郑州、武汉、成都、福州、长沙、厦门、济南、昆明、青岛、重庆、石家庄、长春、哈尔滨。排名第一的上海得分为100分,排名最后的哈尔滨得分为17.85分。
  首期CDICFCI金融产业绩效排名前十名分别为上海、深圳、北京、大连、杭州、宁波、广州、沈阳、郑州和西安;金融机构实力排名前十的金融中心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宁波、南京、福州和成都;金融市场规模排名前四的中国金融中心分别是上海、深圳、大连、郑州;金融生态环境排名前十的中国金融中心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沈阳、南京、武汉和成都。
  我国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层级极为明显。
  根据CDICFCI得分,整体上中国的金融中心可以分为三级:
  第一级金融中心,也可称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具有全国性金融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金融中心。得分在60以上,共有3个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和深圳;
  第二级金融中心,也可称为"核心区域金融中心",形成一定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金融中心。得分在30分以上60分以下,共有6个城市,分别为广州、杭州、大连、宁波、南京、天津;
  第三级金融中心,也可称为"次级区域金融中心",形成一定金融发展规模,并有潜力辐射周边区域的金融中心。得分在30以下,共有15个城市,分别为沈阳、西安、郑州、武汉、成都、福州、长沙、厦门、济南、昆明、青岛、重庆、石家庄、长春、哈尔滨。
  在中国金融中心布局方面,中国的3个全国性金融中心和6个核心区域金融中心都集中在三个主要经济区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内。
  中国金融中心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全国性金融中心是国家性政策结果,二是层级较高、竞争力较强的金融中心往往具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三是与知名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中国金融中心总体经济规模较小,四是各金融中心平均金融业增加值水平较低,其绝对值分布相对较为不均,而其占G D P的相对值分布较为平均。
  深圳发展金融有核心优势
  在全国性金融中心中,上海和北京都具备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金融发展优势,全国性金融中心地位很难逆转,目前这两个金融中心都谋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深圳金融业发展的核心优势在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和紧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域优势,但首期CD I CFCI显示,深圳目前的金融竞争力与上海、北京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在本次参与排名的金融中心中,全国性金融中心有三个,分别是上海、北京和深圳。首先,这三个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得分要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其次,这三个金融中心都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上海和深圳是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心,而北京是全国性银行中心和金融监管、决策中心;第三,这三个金融中心目前都进入了G F C I(伦敦金融城公司主持调查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其中上海、北京自首期G F C I发布以来一直列在其中,而深圳目前已经列在G FCI的候选城市中,预计在G FC I中可以得到正式的排名。
  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由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等四个一级指标构成。
  上海综合竞争力居全国金融中心之首,一级指标中金融产业绩效和金融市场规模也排名第一,不过在金融机构实力和金融生态环境方面要落后于北京排名第二。
  北京在金融机构实力和金融生态环境方面排名第一,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排名第二,不过在金融市场规模方面,北京目前没有集中性的金融交易市场,因此得分为0,没有排名,这也是北京综合竞争力落后上海的主要原因。
  深圳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三,金融产业绩效和金融机构实力也都排名第三。在金融市场规模方面深圳有一定的优势,排名第二,但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深圳要相对落后,仅排名第四。
  如上图所示,一级指标金融产业绩效由金融增加值和金融从业人员等两个二级指标构成。
  在金融产业增加值上,北京排名第一,北京在金融产业增加值的绝对值及其占G D P比例方面要优于上海和深圳,不过在增加值的增长率方面却排在上海和深圳之后。深圳的金融产业增加值的绝对值要小于北京和上海,但在增长率方面却要快于北京和上海,并排名所有城市的第一位,同时深圳的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 D P比重也高于上海,这使得深圳在金融产业增加值这个二级指标上排名第二。
  在金融从业人员这项指标上,三个城市中最好的上海也只排名所有金融中心的第二,在这项指标上排名第一的是大连,虽然在金融产业从业人员的绝对值上,大连只有上海的16.85%,但当年的增长速度却是上海的222.79%,同时金融从业人员占本地职工总数的比例大连也略高于上海。深圳和北京只排名金融从业人员二级指标的第6和第7名,主要的原因是一些二级金融中心城市,如大连、杭州和宁波等,在金融从业人员增长率这一单个指标上得分较高,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些二级金融中心的发展后劲较足。
  深圳谋求金融发展新战略
  作为国内第三大金融中心,深圳金融中心在国内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以交易所为核心,包含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初见雏形,发展潜力巨大;深圳是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地区,机构数量及资本规模居全国首位;深圳是证券类机构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与上海旗鼓相当;深圳是全国最大的财富管理中心,深圳的共同基金管理规模占全国的半壁江山。
  由于不具有上海和北京的"天然"优势,同时金融中心地位还面临国内其他城市挑战,深圳积极谋求金融发展新战略,以巩固和提升全国性金融中心地位。2008年4月,作为深圳金融业未来发展根本大法的《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出台,《条例》第一次摈弃了"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提出要把深圳建设成为"港深大都会国际金融中心有机组成部分",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核心,以深港金融合作为纽带,巩固提升深圳金融中心城市地位,重点突出投融资、财富管理和金融创新功能。《条例》体现了深圳"以有为求有位"的金融发展理念,通过自身发展巩固全国性投融资和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进而通过深化深港金融合作成为"港深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伦敦金融城"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表明,上海和北京已经进入重要的金融中心行列参与了全球金融中心评估,而深圳在全球金融中心评估中却没有地位,与上海和北京存在明显的实力差距。这在首期CD I CFCI指数中也得以充分体现,北京与上海的得分之差为11分,而深圳与上海的得分之差则高达38分,可以说深圳的全国性金融中心地位还并不是非常牢固。
  相关比较结果也反映出深圳市的金融人才环境和商业环境令人堪忧,与北京和上海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加强金融生态建设、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的任务更为紧迫。
  最近,经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深圳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从而为深圳金融中心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张建森(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摘自首期C D 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报告)
  ■名词解释
  CDICFCI是什么?
  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是在前人研究的结论基础上,综合运用产业发展、金融发展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理论,充分考虑中国城市统计数据特征,并听取、借鉴大量来自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专业人士意见后,形成的一个目前适用于国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的动态评估指标体系。
  CDICFCI指标设计原则
  设计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开展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的基础。在设计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金融竞争力构成的理论要素,评价指标对金融中心竞争力的代表性,也要考虑所选指标原始数据的可得性。CD I CFCI指标体系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2)可操作性原则。
  (3)启示性原则。
  (4)层次性原则。
  CDICFCI一级指标体系有四类: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
  根据各城市统计数据可得性等实际情况,以及C D ICFCI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和试验,目前,共有四级指标8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