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Information
故事万乘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故事万乘

“学”论杂谈

发表日期:2016.07.20

    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回想自己这些从事的工作,面对客户沟通谈判,时常会有力不从心、理屈词穷感觉,逐渐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东西已经不够用了。听到客户各种各样推托还债的理由,常常会为自己无法反驳而感到揪心,江郎才尽的感觉使自己无法继续面对客户,“学习”“读书”的字眼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大脑里。
    作为职场人士,学习充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学习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古语有云: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从古到今,凡是学习的人都有可能犯这些错误,有的人因为学的太多而不能消化理解,有的人因为学的太少而知识贫乏,有的人因为学习太容易而不重视,有的人因为给自己学习设限而不求进取。
    职场如战场,竞争激烈,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有不慎就会一落千丈。不断的提升自己已成了立足于职场的先天性条件,自己没有进步就是一种倒退,你不进步,别人在进步。
    “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说的很好,以前上学的时候,因为没有书,常常借别人的书读,老担心别人会要回去,所以学的仔细而扎实,现在回想,上学时但凡借别人的书读的知识,印象都很深刻。现在不同了,走在大街上,特别是学校附近,摆地摊卖书的到处都是,而且还是正版,不是打折就是称重甩卖,但买的人确实寥寥无几。走进汉唐书城,读书者比比皆是,男女老少都捧着一本厚而沉重的书在细细品味,有的是在查找研究,有的是在充电学习,充实自己,有的是在寻找书中的乐趣,打发时间,有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场景最好不过了: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真卿的这首《劝学》,正是写出了真正求学者的心声,但是读书者读书的目的各不相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栗,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是为了功名利禄而读书,但功名利禄并不是读书的唯一目的,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李苦禅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正是强调读书是为了追求上进。现如今,在这个知识文化普及的时代,读书的目的会有所变化。但凡从业者都必须有从业资格证,什么法律职业资格证(行业都叫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证、医生执业资格证,建造师证等等,考证的人为学习不得不苦下功夫,更有甚者,还会效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但不是真的把头悬在梁上,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但他们会以现代的学习方法达到古人的这种学习精神,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这个人才济济,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求生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欧阳修说的好,“立身以学为先,立学以读为本”。学习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条件,学习以读书为基础。书不仅要读的多,还要读之有法,读之有效,朱熹一句“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正是学习的好方法,读书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思考和学习并用,不能读死书,死读书;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也是在强调学习和思考必须并用,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是诗神苏轼对学习的看法,学过的东西要不断的去回味、理解、消化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最终才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自从学校毕业,自己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来学习,已经是一种奢望。走进万乘,继续从事着催收工作,我决定:从书本中学习,从强人身上学习,了解时事新闻,扫除自己的盲点,不断的提升自己,让债务人在我们的反驳面前无话可说,让他们的谎言不攻自破,让他们还了钱还要尊敬我们,感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