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Information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分析:保护主义暗流涌动 中国坚决说"不"

发表日期:2009.02.17

曾屡屡在国际贸易保护战中受伤的中国正在成熟,面对经济衰退背景下暗流涌动的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明确表态坚决反对,同时积极指导商业协会和涉案企业开展应对.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周一在新闻发布上会明确指出,商务部高度重视应对贸易摩擦,切实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并会采取包括法律应诉抑或双边对话磋商等方式,并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以稳定中国出口市场.

姚坚称,"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通过合作和磋商解决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贸易保护措施将使金融危机下本已严竣的经济形势更加困难."

七大工业国(G7)财长周六在罗马发表声明,承诺会竭尽所能恢复经济稳定并遵守自由贸易承诺--且将共同努力.但G7财长们对自由贸易的呼吁与其本国所采取的一些政策简直是格格不入.

此前美国众议院通过的8,250亿美元刺激方案,其中引发争议的"买美国货"条款引发对贸易保护的忧虑;而欧盟再度对奶制品出口给予补贴的决定,引发食品出口国的愤慨.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指责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的"买美国货"内容,称贸易保护主义是危害贫困国家的"毒药".并还以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为例,认为此举旨在保护国内市场,还会引起贸易战争,只能给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争端无可避免,中国从容应对**

针对美国国会通过的"买美国货"条款,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此前公开表示,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不会实行"Buy China"(购买中国货)计划,只要有需求,对国内外商品都将一视同仁.

包括德国财长及英国财政大臣近期也都表态不希望见到保护主义出现.

不过,当全球经济面临衰退时,贸易保护举措往往会迎合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需要.因此对中国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患于未燃.

姚坚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应对贸易摩擦,将采取包括强化对企业的服务,支持企业运用法律程序应诉;鼓励国内商会与国际业界进行沟通和交流;完善贸易预警机制;加强政府双边对话和沟通机制;以及利用WTO框架下解决贸易争端.

他提到,应对贸易摩擦,中国商务部也有过部长级交涉....目前商务部与美国、欧盟、南非等1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双边贸易救济合作机制,希望通过政府间的沟通机制妥善解决贸易争端.

此前,中国成功应对欧盟对中国输欧镀锌板的反倾销调查,使欧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涉华反倾销案以无措施而告终,从而保证了中国涉案钢铁企业对欧盟的稳定出口,并直接关系到约10万人的就业.

而在稳定出口方面,专家们坦言应该先稳定出口退税政策,应该根据国际惯例对出口商品实行零税率,而不应频繁将其视为调控贸易顺差的行政手段.同时在贸易便利化以及在金融及外贸等方面向出口企业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姚坚提到,目前中国约45%机电产品徵收的税率远高于出口的退税,在出口退税政策方面仍需完善;对一些大型机电设备出口也应提供更多的信贷和金融支持.

近半年来中国已连续三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以帮助企业出口.最近的一次是2月1日起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此次调整涉及3,325个税号.

**贸易保护潮一触即发?**

不可否认,作为全世界第三大贸易体的中国,贸易额占全球的8%,2008年进出口总值为2.5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约60%.国际贸易环境的好坏至关重要.眼下贸易保护潮是否已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部分受访的专家对此表现乐观,他们称,就像国际贸易政治角力的常见情况,贸易保护有可能说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如果真的实施,损人也不利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表示,虽然大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倾向,但不会成为主流."最多是一些国家的小动作,但不敢太过份."

他坦称有四大理由,包括WTO框架仍在;20国集团(G20)首脑沟通机制仍通畅;且自由贸易是主流,无论是机制抑或舆论上贸易保护不得人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一旦实施贸易保护,必然导致贸易报复,结果是两败俱伤.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亦表认同.他称,虽然中国多数行业仍处在产业链的末端,但中国出口的多是轻工纺织家电等产品,这些生活必需品无论经济好与不好,都是生活消费品.

中国1月出口同比下降17.5%,较去年12月2.8%的降幅进一步加剧,且为连续第三个月出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