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保险业回归保障成为必然,保监会昨日再发通知要求人身保险公司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长期储蓄型业务。
人身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保障功能发挥不足、业务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人身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对保险的现实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保监会在昨日下发的《关于加快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要求,为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保险公司需要进一步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长期储蓄型业务。并要求各人身保险公司制定中长期业务结构调整规划,纳入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之中。
“保险公司过于偏重投资收益,已经偏离了保险的本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告诉记者,投连险、万能险等偏重投资的产品去年经历滑铁卢,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保险的本质功能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保障层面上来。
《指导意见》也再次强化了长期储蓄型人身保险产品的长期储蓄功能,也强调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要求公司设计产品时应充分考虑本公司实际的资金运用能力,配置资产时应实现资产回报率与产品预定的投资回报率相匹配。
此外,鼓励各人身保险公司推动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在“三农”、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宣传科学的保险消费理念,帮助消费者根据自身的保障需求和财务状况选择、购买合适的人身保险产品。
事实上,在外部监管及自身承受能力的共同压迫下,“回归保障”已成行业上下的口号。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明确表示,今年产品重点将是分红险和保障型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