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Information
故事万乘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故事万乘

偷得浮生半日闲之二:杜甫草堂游记

发表日期:2010.04.21

到成都游杜甫草堂缘于我的坚持,尽管门票并不便宜,尽管朋友告诉我那里没什么好看的,尽管我的时间并不宽裕,尽管如今的草堂已不是旧日模样,尽管……我还是来了。为什么要来,说不清楚,或许是为了如今商业气息已日趋浓重的都市在僻静的角落还为千年前的诗人保留一份休憩的精神田园而感动,又或许是为了去追溯那苍茫如水的光阴,寻找一段隐藏在历史深邃的记忆。草堂的存在,默默的告诉世人成都除了有三国的金戈铁马和秀丽的巴山蜀水外还有一位诗人他曾经来过。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未进草堂,镌刻在青石板上的诗句已经先把我们带进了那个充满诗歌的年代。带着虔诚的心,叩开厚重的门扉,与草堂共度一段难忘的午后时光。沿着青石板铺就的林间小径缓缓前行,四周楠木苍天,翠竹掩映,恍惚间好似来到了江南庭院,小桥流水,荷叶飘香,亭台楼阁掩映其间。可能杜老夫子也意料不到他当年落魄江湖结庐而居的茅草屋,如今竟成了一处颇具规模的旅游胜地,每天还有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缅怀凭吊他吧。

寻觅良久我才算找到了草堂的所在,两三间竹篱茅舍临水而建,古朴的柴门散发着清幽的格调,谁能想象这陋室中竟蕴藏着万丈光芒惊海内的文章。虽然这早已不是当年杜甫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中的那几间茅屋了,但却依旧让人流连,因为只有在这里,在诗圣的茅舍中才能读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境界,因为这里徘徊着诗人的足迹,因为这里流淌着唐风遗韵。谁人想到如此简朴而清幽的茅舍却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或许是成都的闲情安逸,浣花溪的如画风景让杜甫停下了匆匆的脚步,在这里留下了24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动荡的时局不允许杜甫有太多翠竹清风般的宁静,带着一颗济世悯人的心离开了草堂,继续他的漂泊辗转,诗人这一走,便再也没有回来。

斗转星移,千年时光匆匆过去,唐朝这个充满诗歌的朝代早已经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但无论来过还是没来过成都的人,都知道成都有个草堂,有位叫杜甫的诗圣他曾经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