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故事万乘
秋风能吹落黄叶却不能吹落蛰伏的生命,时光易催老容颜却不易磨灭心中的梦想。在很早很早以前,我的心中就有个梦想,那就是亲自去青藏高原,去看看那盛开的格桑花。曾看过洛阳城富贵的牡丹花,曾看过韶山满山的杜鹃,也曾看过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鲜花,却惟独钟情于那心中描绘了千百遍的格桑花。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韩总谈起这个想法,竟和韩总要完成游“中国大陆最后一个旅游地”的心愿不谋而合,于是约定了一起去西藏,以了却心中的夙愿——用心去体会那片神秘的热土。
西藏自治区地处西南边陲,属青藏高原主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俗称“世界屋脊”。既有高俊山脉,也有深切的沟谷,单就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就足以令我急不可耐了。临行前一个多月,我就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仿佛看见了漫天飞舞着的洁白的哈达,仿佛看见了藏族汉子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
为了不再被其他事情所困扰,我们破釜沉舟似的直接订了去拉萨的车票,计划在成都和胡总汇合后一起乘火车去拉萨,然后乘飞机回深圳。由于时间紧迫,我们真正能待在拉萨的时间只有6天,所以事先在脑海里把我们想看的、想听的、想吃的想了又想,来回筛选。在这种热切期盼和不断想象中,临行的日子终于到了。虽然没有去过拉萨,但是一闭上眼睛,关于西藏的那些画面就在我眼前一幕一幕的闪过。就在这样的期盼和幻想中,我终于踏上了梦想的旅途。犹如踏入天堂般,这旅程来的如此的梦幻又如此的真切,等我回过神时归期已至。
原本想按照行程把我们一路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但是又恐怕那种流水账式的记录亵渎了我心中的格桑花,所以大家只能随我飞扬的思绪去看看西藏的点点滴滴了。
机场里候机的几个小时我也不敢耽误,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只希望能把天堂的路无限延长。当初不管内心里把西藏想象了多少遍,但是只有站在高高的布达拉宫时才明白西藏的美丽绝不是仅仅通过文字能够表达的。在写这篇游记的时候,我虽然看着屏幕,眼前却不自觉地出现了一幕幕活生生的画面,我甚至不敢眨一下眼睛,生怕揉碎了那美丽。夕阳下布达拉宫那雄伟的气势,一路上手持转经筒虔诚祈祷的人群,那此起彼伏磕着长头的队伍……藏族人民那执着的眼神总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佛教、寺庙、转经筒
到了拉萨不能不说起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住息和政教合一的中心。其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主楼十三层,高115.7米。下了火车,我们一放下背包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就奔向了布达拉宫。远远地看到布达拉宫,刹那间原来脑海里一切的一切都变的空空荡荡,耳边依稀响起“回到了拉萨,回到了布达拉……”那首熟悉的旋律。随着脚步的移动,一座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就这么真真切切的展现在我的眼前。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想象都被她那种高高在上的气势所折服,蓝天白云下仰望着那耀眼的金顶,仿佛一下从心灵的深处明白了她的神秘,座北面南,坐落在山顶,傲视着整个拉萨市,如同藏王居高临下的检阅他的臣民。这才真正懂得了为什么成千上万的信徒,赶着牛车携家带口从几千里之外不惜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只为一睹她的雄姿,甚至有人为了心中一个信念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在西藏,我们随处可见虔诚的信徒一步一叩首的景象。在我们看来这里边也许包含了很多愚昧和无知,但是当你看到藏人那直勾勾的眼神时你才能明白信念的力量。从他们的眼神里你看不到恐惧,看不到利益,看不到失望,他们总是用最淳朴的行动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去一步一步的迈进……
看到这幅五体投地磕长头的场景,你会认为是佛教什么重大节日嘛?不,这只是平日里大昭寺门前那一小部分虔诚的香客。在拉萨乃至整个藏区没有人不知道大昭寺,她早已成了藏民心中的神灵,一个祈福的最佳场所。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老城中心,始建于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传说是为了供奉尼泊尔公主带来的不动金刚而建,而后供奉着唐朝文成公主由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时等身镀金佛像,同时众多的殿堂里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圣物,因此这里成了香火最旺的寺院。
在大昭寺随处可见手摇转经筒嘴巴里边念念有词的藏人,也有人一手拖着年幼的孩子,一手托着盛有酥油茶的桶,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往殿里的酥油灯上添上一勺油,看见心中的神灵虔诚的去拜一拜,他们的拜绝对不是随意双手一揖,而是双手合十、拇指紧扣手心从额头,到鼻尖,再到胸口,标准而用心,绝不含糊。绝没有人去强求他们,他们也许只是祈求神灵能帮助自己完成一个心愿,也许祈求上天给自己在天堂留一席之地,也许祈求在家生病的孩子能够康复,也许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所有的梦想都在这虔诚的一揖或者一拜之中。
看了大昭寺这里虔诚的香客,规模最大的佛教殿堂是必须去看看的,那就是哲蚌寺。哲蚌寺藏语的意思是“积米寺”,属于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与甘丹寺、色拉寺并称拉萨三大寺庙,兴盛时期,哲蚌寺的僧人达到上万人。踏着昔日圣僧走过的每个台阶,穿过一个个散发着藏香的肃穆佛堂,每每被那宏伟的气势所折服,殿堂里边那些精致唐卡,发黄却又带着历史的经书,无不显示出年代的久远。出了寺庙,心里那种庄严的感觉久久挥之不去。下行的路上,看到一个虔诚的、手摇着转经筒的老奶奶,老的只剩下一颗牙齿了,明亮的阳光撒在她红色的宽边帽子上,布满沧桑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对着我的镜头使劲地摇动着手中的转经筒,整个画面显得那么和谐。我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快门,只是看到老奶奶伸出的要钱的手,我感觉到经济社会正在侵蚀着那些虔诚、纯净的心灵,心中难免有些惆怅、失望。
在西藏说起有名的寺庙来那是数不胜数,历代班禅住席的地方扎什伦布寺就是其中一个。作为黄教四大寺院之一,扎什伦布寺内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镀金强巴铜佛像和四世至十世班禅灵塔,也是目前十一世班禅最重要的讲经说法地之一。
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寺庙和高僧将藏传佛教的精髓历代传承,发展壮大。在风景如画的拉萨,香客们好像忘记了周边的一切美好景色,而潜心于他们内心的佛法世界,但是作为长期渴望一睹西藏风采的我自然少不了要多看看那蓝天、白云、草地、牧场和成群的牛羊。
雪山、草地、牛羊
为了减少高原反应,我们选择乘火车从西宁进藏,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步升高,一片片高原景色迎面而来,湖水倒映出蓝蓝的天空和朵朵白云,墨绿色的草甸上成群的牛羊悠闲的在吃草。整日被囚禁在钢筋混凝土之中的人们,突然之间看到这般如诗如画、悠闲惬意的景象,难道你不会认为它就是仙境吗?远远的看见满地的小黄花,不知道是不是我心中的格桑,只是飞驰的列车使我不能如愿以偿,但是看着这么宁静和谐的画面谁又不会沉迷呢?不到西藏你就不知道什么叫雪山草地,什么是蓝天白云,这话一点不假。
西藏大大小小的雪山非常多,7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11座之多。不同于其他地方,西藏的山峰终年积雪覆盖、巍峨壮观,群山连绵不绝,沿着环山公路,常常感觉置身群山环抱之中,仿佛四面都是高山峻岭。山阴面多积雪,阳面则常常光秃秃的寸草不生。早上,红色的岩石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似火焰冉冉升起,仿佛进入童话世界一般。
如果只看到那光秃秃的雪山就认为西藏是不毛之地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请跟我去看看西藏妩媚秀丽的另一面吧。
从拉萨出发,沿着318国道东行,一路上再也看不到青藏高原的高原景象,随海拔逐渐降低,印度洋热带季风沿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逆流而上,滋润着藏东这片神奇的土地。宽阔的河谷,茂盛的草木,成群的牛羊,俨然一幅江南景色。大片的黄色油菜花点缀在绿色的河谷中间,简直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这里的河谷宽阔平坦,成群的牛羊在湖泊与青草间悠闲地吃草游荡,水鸟时而湖中捕鱼,时而直上云霄,迎风优雅的滑翔。优美的风光连自己都在怀疑这就是西藏,这就是青藏高原。每当看到鲜艳的花儿,我都会跑到跟前看看是否有我心中的格桑花,往往失望而归,越见不到,我内心越是渴望。也许她不是开在一般的河谷,也许她并不是给所有的人开放,难道她会开在无人的悬崖或者只有圣湖的水才能令她开放?
青藏高原的蓝宝石——圣湖
西藏的大小湖泊有1500多个,在没有去西藏之前我想也不敢想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居然能孕育出这么多高原湖泊。正是雪山湖水养育了西藏人民,因此藏民把最有名气的几个湖泊称之为圣湖。
由于行程的关系我们只看了纳木错和羊卓雍错,这也足够使我感受圣湖的魅力了。当我们的车一翻过唐古拉山口,纳木错就像一个纯洁无暇的藏族少女一样羞怯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晶莹剔透不带一丝尘埃,在阳光下闪耀着蓝色的光芒,清风微微吹动的经幡,就像她一丝丝的秀发。湖鸥掠过水面带起一层层的涟漪,就像她面颊上露出浅浅的微笑。看,在远处那朵和湖水一样蓝色的花,不就是我心中的格桑花吗?在5000米的海拔上,在岩石间,迎着阳光顽强的迎风而舞,问了好多路过的游客,谁也没有给我一个肯定的答案,也许离真正的格桑花不远了吧!
连日来的奔波终于使我们人困马乏,所以当路过著名的羊八井温泉的时候,我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泡温泉。躺在热腾腾的温泉里,看着头上的远山和白云,浑身的困乏都随弥漫的水蒸汽飞到了九霄云外。
闲下来时问起当地的司机什么是格桑花,他说西藏人把美丽的花都叫格桑花。我顿时恍然大悟,是啊,不管是什么花,只要开在青藏高原上,都叫格桑花。只要有梦想,你心中的格桑花就会盛开。无论藏民的生活有多么的落后,正是他们保持了西藏千百年来的美丽;无论道路多么遥远,你可曾读懂他们那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执着;无论转动的经筒多么的枯燥,只有信者才会看到他们心中盛开的格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