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故事万乘
最近的《重庆晨报》上有一则消息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市永川郊县一户特别喜欢狗的居民,托人弄到一条小狗,看见过的人都说是一条很纯的好狼狗。可是,当他满心欢喜地将这条狗一天天养大后,却发现它长得有点怪:牙齿越来越尖,眉目间不时闪烁着凶光。内心忐忑不安的他只好将狗送交有关部门鉴定,确认这条‘狗’实际上是只大灰狼。”嘿嘿~~~真不知道这位狼主人当时是什么心情。狼和狗,虽然很像,但只是表面而已。现在有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将某种像狗的动物称之为狗,可是它们却是狼.所以才有"喂不熟的狗"的说法.。这让我突然想到了前段时间在新疆那个把雪豹当山猫养的仁兄。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猫都要被看成是豹子。
狼和狗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有:狼的两个耳朵大约平行地垂直竖立,不像狗的耳朵可以下垂;狼的吻部比狗长而尖,口也较为宽阔,牙齿很大,眼向上倾斜,位置较鼻梁为高;狼背部的毛较长,胸部也比狗宽阔;尾巴比狗的短而粗,毛较为蓬松,常常下垂于后肢之间,不像狗的尾巴常向上卷曲。《铁齿铜牙纪晓岚1》里,和珅(当时任朝廷工部尚书)请纪晓岚(礼部左侍郎)到到自己府上做客,便故意放了一条狗出来,说:“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回答:“尾巴往下垂的是狼,上竖(尚书)是狗”。虽然他两在互相对骂,可是对狼和狗的描述确也形象生动。事实上,家犬的野生祖先就是一万多年前为了寻找人类吃剩下的食物而来到人类居住地附近的狼。
《圣经》里说,狼是除了人类以外最聪明的动物。如果让单个狼和单个狗搏斗,败的肯定是狗。经人类长期圈养的狗,因为不面临生存危机,狗的脑容量大大小于狼,而生长在野外的狼,为了生存,它们的大脑被很好的开发,有着异常的生存智慧。我家以前住在重庆西郊动物园后面,所以时不时的可以到动物园转转。从小,狼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强者,它们从不惧怕失败,也从不向困难低头。冷峻、达观,是狼的天性。就是在动物园中看到的狼,也不会像熊一样对人点头哈腰以博取食物,不会像狮虎一样懒洋洋地或卧、或走,或做着无谓的发怒。铁窗中的狼,视游人而不见,神情自若,镇定自然,不亢不卑,依旧是一种冲出牢笼,重返山林的气概和决心。小学放学回家的时候,每次都要经过猛兽区,那时候就觉得奇怪,路过时,总有7-8只狼就隔着笼子死死把我盯着。那个眼神,永远是冷峻的,以至于我现在都记忆犹新。后来,猛兽区的狼越来越少了,再到后来,干脆换成了一群山猫。听我爷爷说:“管理员每次喂食,都有狼逃跑,被抓回来就绝食,大部分都是饿死的。”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够悲壮的。
狼和狗本应该来自同一个祖先,但两者却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狼为了寻求自由,它们宁可不要性命。因为它们是草原的主宰,它们要的是尊严。团结、坚韧、冷静、对万物都充满着好奇是对狼最好的诠释。不过当严寒来临时,他们必须抗拒暴风雪的寒冷,学会在厚厚的雪堆下面寻找猎物,时常忍受饥饿的痛苦,随时担心自己冻饿而死,多难兴邦呀~~狼的生活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但却依然生机盎然。
狗的生活恰恰相反,平时狗只能吃主人剩下的残羹冷炙(当然,在我们城市里的狗可能比某些主人吃得还好),被主人吆喝着到处忙活,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只有摇尾乞怜,狗的生活是有保证的,虽然从来吃不到什么美味,但是冬天到来时也不担心挨饿受冻,有主人的庇护,狗们感恩戴德,发誓下一辈子依旧为主人效忠,即便主人肆意的打骂狗们,狗们也多半不敢吭一声,因为听话和驯服是狗们的标志。委曲求全是狗们的标签,为了稳定的饭碗,为了自己老时有一份固定的口粮,一切都认了!每每看见那些在外的流浪狗,我都觉得万分惋惜,一万年前要是不被驯服,现在该过得多好呀!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要靠自己去争取。如果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进行比较,肯定有人过着狗一般的生活。稳定安逸,但是永远吃不饱,想离开主人家的狗窝,但是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那些人往往患得患失,害怕外面陌生的世界,心灵变得越来越敏感和脆弱。心态不仅逐渐的疲惫和懒惰,整个人也没有了锐气和精神,只好安慰自己知足长乐,淡漠名利。如此,狗那一套本事就被发挥到了极致。
弱肉强食的社会,没有一技之长是不行的。这一点,狼有本事,但狗就不行,放它到外面只能是流浪的野狗,没有人听说过野狼吧.所以狗就特别会讨人的欢喜.而狼则不行.但狼的一生却精彩,因为他享受了动物界最珍贵的自由,所以世界上享有精彩人生的人总是少数。
达尔文在200多年前就创造了不变的真理“用进废退”。动物如此,人类也是。
一个人,要想在异常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还是有一点生存危机的好,这样,我们就可以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多一点生存的技能与智慧,对未来就多几分机会与把握。因为万事皆有惰性,一旦条件优越,就难免不思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