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Information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专家建议房地产金融业放宽准入门槛

发表日期:2008.09.12

目前,高房价下的银行房贷风险受到关注。专家建议,房地产金融体系的资金来源应更加多元化和社会化,避免系统风险在银行单一支撑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中的聚集。

财华金融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健指出,我国房地产金融中介服务面临从“香港模式”转向“美国模式”。他说,房地产金融逐步从以银行为主的中介服务,转向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的中介服务,是一种国际趋势。上世纪的后50年,美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中介服务产品不断创新,通过竞争使金融资产从银行中介流向非银行中介领域,非银行金融中介逐步占据了全美金融资产的半壁江山,其中房地产金融中介占有很大的份额。

“香港模式”是以开发商为中心的一条纵向价值链,主要融资渠道是开发商向银行贷款和通过预售收取客户定金;“美国模式”则是一条横向价值链,每一个环节通过完成各自的任务获取利润,运作核心是资本和资本形式的各种基金。他认为,当前由于宏观调控与银根紧缩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继续沿用“香港模式”困难重重。

丁健称,在金融机构专业服务与房地产金融中介服务的共同作用下,房地产金融体系的资金来源应更加多元化和社会化,把资金从储蓄向投资转化。同时,房地产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被有效地从单一的银行体系分离出来,避免了系统风险在银行单一支撑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中的聚集。

同时,各权威专家纷纷建议,调整房地产金融及其中介服务业的管制框架和相关政策。在明确行业规范和经营资质的前提下,放松进入管制,扩大非公有经济进入的比重,形成多元经济主体参与的充分竞争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