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Information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银监会窗口指导:严查月末突击放贷

发表日期:2009.08.31

昨日,新华海外财经披露消息称,中国银监会近日对数家商业银行发出窗口指导,严禁月末突击放贷,否则将重罚。

据悉,此次银监会特别要求城市商业银行,令其董事会重新审订贷款额度和激励方式,甚至下调贷款,并提出严格执行存贷比不超过75%的规定。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为止,银行业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约为2000亿元,其中四大行占到1000亿元,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如果月底之前四大行不再出现突击放贷的情况,那么本月总的新增贷款将不会超过3000亿元。

银行已经放慢放贷步伐
  据悉,此次银监会发窗口指导主要针对的是银行月末突击放贷的行为,为此,记者多方求证,但多家银行内部人士表示,尚未获悉窗口指导下发一事,表明该文件精神还未及在银行内部下达。

不过,多位银行信贷部负责人告诉理财一周报记者,最近确实感觉得到贷款收紧的明显变化,而且银行内部对于月末突击放贷的情况已经有了重视。建行一内部人士称,"建行已经禁止在月末最后两个工作日放贷,原因是每月最后两个工作日突击放贷的情况非常严重,导致总行层面常常对信贷量控制不住。"
  事实上,每月月末出现的突击放贷情况在国内银行业相当普遍。招行一位信贷部门的负责人告诉理财一周报记者,国内银行考核的标准往往分为两方面,时点数和日均数,"月末突击的指标,其实就是时点数,贷款最后一天放出去了,对本月的利润贡献只有一天,但在月末时点就能做出一张漂亮的资产负债表。"
  "虽然目前的银行业考虑到利润的重要性,而对日均数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些中小银行考虑到规模的需要,仍然将时点数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相信这也是此次银监会将城市商业银行突击放贷、调整考核标准作为重中之重的原因。"
  中国银行一位内部中层负责人也表示,虽然尚未接到银监会的通知,但不少银行到月底总有"冲一下"的情况,尤其是基层确实存在一些突击放贷的做法。"尤其是7月出现了天量贷款的情况,银监会可能要适度地控制一下各家银行的资本存贷比。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上半年通过拆借让存贷比勉强符合要求,银监会为了防范风险可能会对这些银行采取措施。"
  9月票据集中到期
  或是一大原因
  虽然银监会此次的窗口指导中并未提及银行可能突击放贷的原因,但有分析人士指出,银行资金过于充裕是监管层严加防范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银行一位内部中层负责人称,"从市场方面来看,9月份各大银行将面临票据集中到期,到时候银行体系内流动性将大幅增加。届时,这些流动性又会被银行重新投放出去。估计银监会为了防止流动性过高,提前采取了行动。"
  据统计,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票据融资为1.7万亿元,这些票据融资期限通常多在3-6个月。这也意味着,上半年1.7万亿元的票据融资将集中在今年第三季度到期,势必造成银行体系流动性大幅增加。这样一来,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数量随即上升,并重新获得放贷的能力。
  信贷刹车
  资产价格影响最大
  按照消息人士透露的数据,截至目前为止,银行业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约为2000亿元,其中四大行占到1000亿元,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发展,本月新增贷款将不会超过3000亿元。
  新增贷款规模的下滑,将会对哪些市场产生影响,影响又有多深远呢?
  农业银行大客户部高级经济师何志成表示,货币政策微调正出现急刹车的苗头,首先影响的当然是股市,而且贷款突然降速势必将影响实体经济的复苏,"很多刚刚开工的项目又将嗷嗷待哺,很多想上的项目又要摇摆不定,社会资金全面紧张。"
  不过,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则认为,信贷下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我们测算的结果是,如果新增贷款低于4000亿元,那么资产市场会感觉到流动性不足,进而影响到资产价格,但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目前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仍处于过度泛滥的状态。"
  对于8月可能出现的信贷下滑,国信证券分析师周炳林表示,信贷收缩是合理的,但不可持续。他认为,以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559亿元为例,较低的新增贷款规模是对过去贷款投资比率过高的修正,是合理的,但7月份贷款与当月投资比率只有约20%,已经低于长期均衡比率太多,月度较高的投资基数使得之前数月的过量贷款被快速消化,20%的信贷投资比率将不可持续。如果投资负增长不会被政策所接受,那么3000多亿元的贷款规模也将不会是政策的目标。